贸促〔2018〕0025号预警信息: 意智库:意中贸易往来现状并不乐观 意大利应寻找自身原因(意大利代表处)
意大利知名智库“亚洲观察者”负责人,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罗密欧·欧兰迪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意大利同中国间贸易往来的现状并不乐观。他认为造成此现状的主要原因在意大利一方对中国市场的巨大误解,应反思并改善。
在中意贸易关系上,欧兰迪表示,意大利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出口国,对中国的出口额仅排在第19位,在1999年时,意大利出口占中国总进口1.6%,但去年2017年,这个比例只占1%。虽然对中国的出口额逐年增多,但所占总比例越来越小。究其原因,是由于在开发中国市场上,其他国家比意大利做的更多更好。举例来说,德国对中国出口额是意大利的5倍,就是由于其出口产品的构成更加符合中国市场的需求。
在谈及造成中意贸易往来现状不乐观局面的原因时,欧兰迪表示,在意大利的传统观念中,存在对中国市场的严重误解:
1.认为中国市场是全球规模最大、接纳度最大的市场,愿意接受意大利的任何产品;
2.认为中国制造依然代表着廉价与低质量,意大利出口给中国的商品在质量上依然最高。
上述2点误解直接导致意大利出口商品给中国时,固有观念作祟并削弱了对中国市场的针对性,加上中国国内生产、其他国家产品的激烈竞争,意大利出口风光不再。
对于改善中意间贸易的现状,欧兰迪建议意大利极力反思:
1.要强化对中国市场的针对性,不仅“提高质量”,更要“区分质量”;
2.要提高危机意识,对中国以电子消费品为代表的高科技产品领域已经追赶上意大利这一事实有清醒的认识,通过中意间的竞争良性发展。
3.要坚守传统“阵地”的同时拓展新市场0,在建筑材料、机械部件、家具、照明等传统优势项目上占领新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