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联系我们 | 工作通知 | 贸促动态 | 政策法规 | 知识产权 | 贸促商机 | 出证认证 | 展会信息 | 相关下载
站内搜索 热门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知识产权

《世界商标评论》独家调查描绘了商标行业的黯淡景象

作者:站长     加入日期:2024年09月09日     点击:272

《世界商标评论》独家调查描绘了商标行业的黯淡景象

编辑:贸促会港专公司 港专公司发布 来源: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

在一项最新的独家调查——《全球知识产权基准调查》中,世界各地的商标从业者都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应对繁重的工作和巨大的压力表示担忧,因为与专利从业者相比,能够帮助他们完成工作的资源和技术工具比较少。

《全球知识产权基准调查》是由《世界商标评论》(WTR)和姊妹刊《知识产权资产管理》(IAM)于今年5月和6月进行的。这是两家媒体首次将两个受众群体(主要是商标和专利专业人士)放在一起进行调查,目的是探讨知识产权管理的趋势和痛点。该研究揭示了知识产权职能组织的主要趋势,包括与财务、结构、员工人数和对全球事件的反应有关的趋势。

从商标的视角解读的完整调查结果将很快在WTR网站上发布。不过,本文将介绍几项最重要的调查结果。

该研究发现,当谈到知识产权在促进全球经济创新和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时,商标从业者明显比专利从业者更为乐观。当被问及知识产权的作用在过去一年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时,43%的商标受访者声称知识产权在今天“更加有效”,只有10%的受访者认为它“作用较小”。这与专利受访者的看法截然不同,只有24%的人声称知识产权更加有效,而近1/3(32%)的人表示知识产权的“作用较小”。

问题一:您认为在过去的12个月中,知识产权在促进全球经济创新和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结果表明,商标界对知识产权在未来的作用更有信心,尤其是品牌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

此外,人们预测商标工作量将会增加,超过半数(53%)的品牌专业人士表示,他们预计未来12个月的工作量会增加(相比之下,专利从业者的这一比例为46%)。只有1%的商标专业人士预计商标工作量将会减少,明显低于7%的专利专业人士预测未来一年工作量会减少。

问题二:您预计未来12个月内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工作量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预期工作量增加的原因各不相同。多名受访者将矛头指向人工智能,声称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大量商标/版权工作重叠”,“受到更多关注”,并面临着“新的挑战”。其他受访者则认为,还有“更多的执法”“更多的审核批准”和“更多的假冒”相关工作要做。

然而,相应出现的问题是“尾大不掉”。尽管这些挑战不断增加,但许多人声称“应对这些挑战的资源是较少的”。

无论是缺乏预算还是缺少人手,在回答关于职业生活满意度的问题时,受访者都反映对不断增加的工作量感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商标专业人士对职业发展前景的满意度最低。商标受访者对技术和资源帮助完成工作的满意度最低(3.2分,满分5分),而专利从业者对技术和资源的满意度最高(3.7分)。这表明在为有效维持工作量提供支持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问题三:您对您在知识产权部门/组织的职业生涯中的以下方面的满意度或担忧程度如何?(1分为担忧,5分为满意)

当被要求详细说明这一点时,受访者直言不讳地评估了他们在工作中感受到的压力。一位律师事务所的受访者表示:“私人执业事务所的客户希望在他们动动手指就能得到复杂的建议。这会影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和心理健康。如果客户能够提前计划何时需要答案并尽早进行咨询,他们的顾问就不太可能感到筋疲力尽。”

调查已经发现的一个问题在招聘方面,受访者声称找到并留住有效的员工被证明是非常困难的。一位受访者称:“招聘和留住有能力的支持者才是一个始终存在的挑战。”另一位受访者则声称:“团队不断缩小,但工作量并没有变化。”还有一位表示他们感到“由于缺乏资源,压力极大”。

由于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压力过大的商标部门即将获得额外的资源,一位受访者发出了严重的警告:“更艰难的时期即将到来。”

《全球知识产权基准调查》的完整结果将于近日在WTR平台上发布。(编译自www.worldtrademarkreview.com)

 

 
 
上一主题: 国家知识产权局:帮助企业加强知识产权海外维权取得积极成效
下一主题: 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代理信用评价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友情链接
中国贸促会 | 福建贸促会 | 中国闽东企业信息网 | 贸促会网上商务认证中心 | 中国政府门户网 | 三明贸促会 | 北京贸促会 | 厦门贸促会 | 新华网 | 外交部 | 国务院港澳办 | 国务院台办 | 商务部 | 福建省人民政府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宁德市支会(宁德市贸促会)  ◎ 版权所有   http://www.ccpitnd.com 技术支持:中国闽东企业信息网   管理 闽ICP备18010274号-1